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Whatsapp
  • Signal

胃痛,胃酸找公孫

已更新:1月23日

有沒有試過吃飯後感覺胸中阻塞,上下不通,心窩難受得很?

這是消化不良常見的情況。


為大家介紹對胃病非常實用公孫穴

公孫穴位於脾經,與胃經聯絡,又與胸腹部的沖脈相通,所以公孫穴兼治脾胃和胸腹部疾病,脾、胃、心、胸之病都可以透過按揉公孫穴來治療。


公孫穴的位置及功效

公孫穴在足內側緣,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。

可以在腳拇指根後,找一塊很大的腳掌骨,在腳內側沿著這根骨頭按壓,壓到最有痠脹痛感覺的那一點。


脾胃經

公孫穴對於消化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,有助促進腸胃蠕動,缓解胃脹、胃酸倒流、嘔吐、便秘等不適。另外,公孫穴還能消除饑餓感,常因饑餓感到心慌、手震、冒汗的人,亦可按揉此穴,達到耐饑的作用


脾虛則生痰, 公孫穴能健脾化痰,化氣利水, 所以有祛水腫,減肥的作用。


公孫穴與胃經聯絡,能治療前額痛, 眉骨痛, 鼻骨痛,這些沿著胃經的頭痛。


心經

公孫穴透過增強脾胃功能,達到清降心火、理氣消脹的作用,治療心煩失眠、心痛、胸悶心悸等病。


沖脈

公孫穴與沖脈相通,能疏肝健脾,治療痛經、月經不調等肝鬱脾虛引起的婦科病。


*注意這是孕婦禁用穴
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