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
五味入五臟
古人把食物分五味: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,能助身體達到平衡。 《素問 ‧ 生氣通天論》:「謹和五味,骨正筋柔,氣血從流,腠理以密。」意思是人們在平日飲食中,應該慎重平衡五味攝取的份量,才能使身體骨骼強壯,筋脈柔和,氣血充足流暢,肌肉豐滿,皮膚細緻。 五味分別入五臟,《素問 ‧...
5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有胃氣則生
人以胃氣為本。中醫角度,胃的消化能力是胃氣的作用,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等。 張介賓在《景嶽全書》中提到:「土氣為萬物之源,胃氣為養生之主。胃強則強,胃弱則弱,有胃則生,無胃則死,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。」 意思是患病時,如果有胃口,仍有消化能力,就有機會治癒,如果病...
4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食物性質 - 寒熱溫涼平
日常飲食該如何養胃氣呢?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食物,是飲食養生的關鍵。 根據食物的性質,古人把食物分為寒、熱、溫、涼、平五種性質。 清熱作用的食物其性寒涼,具散寒作用的食物其性溫熱,反之具寒涼特性的食物多有清熱、潤燥、生津等作用,具溫熱特性的食物多有溫裡、散寒、助陽等作用...
4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悠然中醫診所
每人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課題。 當情緒累積到警戒線,身體會響起不同的警號,希望你關注自己。 當目光分散於身外各種人和事,無暇關顧自己,無意識地日復加害身體,各種損毀、消耗、壓榨,造成疾病每日滾存。有人選擇用藥物壓抑警號,有人狠心把壞掉的身體部分割捨,有人用各種癮麻醉自我...
3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2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肺臟是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防線
肺開竅於鼻,主皮毛。中醫理論中肺臟包括呼吸系統和皮膚毛孔。 鼻孔是空氣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防線,也是外邪入侵的途徑。因此,感冒初起常見鼻塞、流涕、打噴嚏、咽痛。而皮膚毛孔在人體表面,構成了抵禦外邪的第一道屏障。當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侵襲,會引起惡寒、發燒、出汗、周身骨痛、打冷...
2024年9月2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4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